1.概述
1.1. 壳管式换热器的基本定义与重要性
1.2. 在制冷循环中的角色:冷凝器与蒸发器
冷凝器: 将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冷凝成液体,向外界放热。
蒸发器: 将节流后的低温低压液态制冷剂蒸发成气体,从被冷却介质中吸热。
1.3. 作为压力容器的特殊性
必须遵循严格的设计、制造和检验规范。
中国标准:GB150《压力容器》,NB/T 47041《制冷装置用压力容器》。
2.基本结构与组成部分
2.1主要部件及其功能
2.1.1 壳体:容纳管束和壳程流体的压力容器主体.
2.1.2 管束:换热器的核心部件,由很多跟换热管组成.
2.1.3 管板:固定管束并分割壳程和管程.
2.1.4 折流板:支撑管束、引导壳程流体流动,增强湍流和换热.
2.1.5 封头/管箱:分配管程流体,允许管程多流程设计.
2.2主要结构类型
2.2.1 固定管板式:结构简单,成本低,但无法补偿热膨胀。
2.2.2 U型管式:管束可自由膨胀,耐热应力,但管内清晰困难。
2.2.3 浮头式:可补偿大温差热
3.工作原理与传热机理
3.1 冷凝过程
过程:过热蒸汽→冷却→饱和蒸汽→冷凝(相变)→过冷液体
传热:显热传递+潜热传递(主导)
3.2 蒸发过程
过程:气液两相流→核态沸腾(高效)→饱和蒸汽→过热蒸汽
传热:沸腾传热,避免膜态沸腾
3.3 影响传热效率的隐私
对数平均温差
总传热系数
流速和流态
结垢因素
4.设计与选型关键参数
4.1 热力设计参数
换热量
制冷剂和冷却介质/载冷剂的进出口温度
流量
允许压降
运行压力与温度
4.2 介质侧考量
对于冷凝器:冷却水(水质,污垢系数),空气
对于蒸发器:水,盐水,空气
4.3 材料选择
管材
● 铜管:多用于氟利昂类制冷剂,导热性好。
● 不锈钢管:多用于氨等腐蚀性制冷剂或苛刻水质,强度高。
● 钛管:多用于海水冷却等强腐蚀环境。
● 壳体材料:碳钢或不锈钢
5. 材料选择及其在冷凝器与蒸发器中的作用
5.1 材料选择的重要性:直接影响兼容性,耐腐蚀性,寿命,成本和性能。
5.2 换热管核心材料特性分析
● 不锈钢管
高强度与耐压性:适用于高压,高温工况(如R744,CO2系统)
优异的耐腐蚀性:特别是316/L级,耐氯化物和广谱腐蚀
兼容性:是氨(R717)制冷剂的标准且强制性的材料选择。也适用于水和其他介质。
● 钛管
无与伦比的耐腐蚀性:尤其对海水,盐水,氯化物具有极高的抗点蚀和应力腐蚀开裂能力。
轻质高强:强度重量比优异。
典型应用:海水冷凝器,船舶制冷系统,化工行业强腐蚀性介质,高端食品加工设备。
● 铜及铜合金管
卓越的导热性:是最高效的传热材料之一。
易于加工和安装:易于弯曲,膨胀和焊接。
内壁光滑:抗结垢性能较好。
5.3 材料选择的关键决策因素
5.31 制冷剂类型
氨(R717)→不锈钢
氟利昂→铜管
二氧化碳→不锈钢
5.32 冷却介质/载冷剂
清洁淡水→铜管,不锈钢管
海水,苦咸水,地热水→钛管,铝黄铜
盐水→钛管,不锈钢管
5.33 工况条件
温度和压力:高温高压工况倾向于选择不锈钢或钛。
流速:高流速易引发冲刷腐蚀,需选择更耐用的材料。
5.34 总结于比较
铜管不锈钢管钛管
导热性优秀一般一般
耐氨性不适用优秀优秀
耐海水性差良好优秀
强度低高非常高
典型应用低中高
因素 | 铜管 | 不锈钢管 | 钛管 |
导热性 | 优秀 | 一般 | 一般 |
耐氨性 | 不适用 | 优秀 | 优秀 |
耐海水性 | 差 | 良好 | 优秀 |
强度 | 低 | 高 | 非常高 |
典型应用 | 低 | 中 | 高 |
6. 在制冷系统中的具体应用与配置
6.1 水冷式冷凝器 制冷剂在壳程冷凝,冷却水在管程多次流动。最常见配置
6.2 满液式蒸发器 制冷剂在壳程沸腾,液位浸没管束;载冷剂在管程被冷却。效率高,充注量大.
6.3 干式蒸发器 制冷剂在管程内沸腾并完全蒸发;载冷剂在壳程被冷却。充注量小,回油容易。
7. 制造,检验与维护
7.1 关键制造工艺:管板钻孔,管束装配,胀管或焊接,压力测试.
7.2 无损检验:射线检测,超声波检测,渗透检测以确保焊接质量。
7.3 压力测试:水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
7.4 运行维护与清洗:定期检查腐蚀和结垢情况,化学清洗或机械清洗
8. 总结与展望
8.1 壳管式换热器的优势与挑战
优势:耐高压,可靠性高,适用性光,技术成熟
挑战:体积大,成本较高,清洗可能比较复杂
8.2 未来趋势:强化传热技术,新型材料应用,与系统更优化的集成与控制。